合肥疾控发布提醒:小心这两种疾病!

发布日期:2020-07-03

7月上中旬合肥仍处于梅雨季节,潮湿闷热,中下旬还要面对高温酷暑,7月3日,合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本月市民应重点预防新冠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虫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和食源性疾病。


新冠肺炎主要症状有发热、干咳、乏力等,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再次提醒市民,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近距离(小于1米)接触时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加强室内通风消毒。养成“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境外来肥人员在入境时应配合做好健康申明表信息填报和体温测量、采样检测以及集中隔离观察。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请服从医务人员安排,积极配合健康监测,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由蜱虫传播的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且多在38℃以上,伴有乏力、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可发生死亡。山区和丘陵的农村地区多发,以农事和户外活动的人群为主。提醒市民朋友,从事农事或户外活动时,尽量戴帽,穿浅色、光滑的长袖、长裤,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防蜱叮咬;避免在草地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露营;离开时要留意身体和衣物是否有蜱叮咬或附着。一旦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溃烂或红斑等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告知蜱叮咬史。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7月气温较高、空气湿润,气温和湿度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常见的有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出血性大肠杆菌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等,部分病例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预防方面,首先要把好病从口入关,个人做到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要注意生熟分开、食物及时妥善地低温保存;在外就餐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等食物;吃海鲜、涮羊肉等时,要彻底煮熟;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饭菜吃多少做多少,如果吃不完要及时放入冰箱密封保存,如需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食堂从业人员如发生腹泻、呕吐、患有化脓性皮肤病或其它传染性疾病时应立即离岗。食品行业单位、食堂、盒饭公司要把好食品卫生关,提供清洁、卫生、合格食品,预防集体性食源性疾病发生。


如因食用不洁食物感染细菌或病毒出现腹泻症状,应做到:暂停上课、上班,居家隔离休息;被污染的食物不能继续食用,丢弃时需密封包裹;患者须调整饮食,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糖盐水等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注意腹部保暖;患者使用过的便具、尿布以及被污染过的衣物、床单等,都要及时清洗并消毒;患者的餐饮具要和家人分开使用,并在用后清洗煮沸消毒(煮沸10-15分钟)。

(赵科伕 邱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