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照妖镜”让微小的癌灶无所遁形 ——安医大二附院发现的最小肝癌肿瘤被成功切除

发布日期:2020-05-12

5月4日,立夏前的一天,对于刘大叔来说是个不错的日子。在安医大二附院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住院恢复,初愈的他为自己收拾行装,准备办理出院。刘大叔心情愉悦,主动和病友道别,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家与多日未见的幼子团聚。


刘大叔来自安徽阜阳农村,妻子身有残疾,家庭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多年的努力和付出,让刘大叔非常珍惜现有的美好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向身体健康的刘大叔时常感到莫名地疲倦,身体日渐消瘦和不能缓解的疲劳,让家人非常担心他的健康。在家人的陪伴下,刘大叔下决心来到当地医院,进行了人生中的第一次体检——检查结果为乙型肝炎,严重肝硬化。这给全家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刘大叔在当地医院肝病科治疗一段时间后,疲劳的症状明显缓解,随即又投入到辛苦的劳作中,不幸的是,没过多久,症状又一次复发。


1.jpg


在当地医院经过复查,医生有了新的发现,他的肝脏中有个很小的病灶,对于这个病灶是什么,医生不能完全确定。到底是可以不需要手术的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还是需要手术的早期恶性肿瘤——肝癌?医院经过多次讨论,依然不能确定。这让他的主管大夫和刘大叔一家犯了难。是继续观察,还是手术切除?继续观察有可能延误早期肿瘤的治疗最佳时机。如果进行手术,在肝脏明显硬化的组织中,肝硬化结节极难与微小肝癌病灶通过肉眼鉴别,因为二者在外观上极为相似,寻找肿块如同沙漠里淘金非常困难。刘大叔一家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来到安医大二附院寻求帮助。


接到刘大叔这一特殊病例,安医大二附院门诊部发起了由该院肝病科、肝胆外科、放射科、介入超声科、肿瘤科等科室开展的多学科讨论。高分辨率CT提示患者肝脏内有两个肿块,均可能为肝血管瘤,但未发现恶性肿瘤病灶。肝磁共振检查中,在一处肝血管瘤旁另外又发现了一个可疑病灶,直径只有几毫米,不能确定其性质。经过多学科专家讨论决定,通过荧光腹腔镜进行进一步探查。


刘大叔随即转入了安医大二附院的肝胆胰外科。在完成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肝胆胰外科侯辉主任率领的团队,决定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荧光腹腔镜技术寻找肿瘤。据了解,这项技术就是利用肝癌细胞与正常肝细胞对造影剂代谢的差异,通常造影剂会残留在肝癌组织中,用近红外光导航技术,发现有造影剂残留的肝癌组织,能将肝硬化结节、肝良性肿瘤和肝癌区别开来,实现精准定位。


手术中在荧光腹腔镜的引导下,在磁共振提示的可疑部位发现了一个约8毫米的荧光团块,对这处病灶进行了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病理结果证实为肝细胞癌。手术非常顺利,刘大叔术后第二天即下床活动并恢复饮食,术后第五天就出院了,这也是安医大二附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肝癌病灶。


据侯辉主任介绍,肝细胞癌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肿瘤,手术是目前最有效果的治疗手段。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效果好,可以达到一次性治愈。但目前约有80%的患者,因为无法早期发现而丧失手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