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三伏有40天!三伏天怎样防湿祛湿?

发布日期:2021-07-13


今年7月11日入伏,开启了一年中最热的日子,而且今年的三伏有40天,多雨潮湿的天气,再加上高温,这个三伏有点让人难受。高湿度环境不仅会使空气含氧量低,让人胸闷气短、喘不上气,湿气还会悄悄钻入身体,引起种种不适。传统医学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这个时候了解下如何防湿,如何祛湿就很重要了。

湿气指的就是中医所说的湿邪,具有重浊、黏滞、祛下的特点,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往往是因为气候潮湿,涉水淋雨等感受外在湿邪所致;内湿则是有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的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停聚的病理状态。湿气就像又黏又臭的垃圾,又像如油入面,不易祛除,而且会导致许多慢性疾病,像关节炎、湿疹、肥胖等。如果发现自己有皮肤、头发油腻,口中异味,反复湿疹、痤疮,关节肿痛,腹胀纳差,大便稀溏,四肢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的朋友就需要注意了。

1. 三伏天除了要防暑,还要防风、防寒、防湿

三伏天又湿又热,需注意防暑降温,但是又很容易过度。《黄帝内经》有句话“风寒湿邪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就像形影不离的朋友一样,经常是同时出现的,外湿往往与风邪及寒邪共同侵犯人体。所以防暑不能过度贪凉,许多人就是因为夏天过度饮冷、吹冷气、睡卧湿地而导致疾病发生的。提醒大家在防暑的过程中注意防寒、防湿。在三伏天湿气比较大,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避免淋雨涉水,长时间穿着湿的衣服和鞋袜,久坐湿地、公园的湿的木头凳子上。如使用空调制冷,建议使用除湿模式,温度不要太低,建议26摄氏度左右,避免冷气直接对着身体吹,我们的颈部有大椎、风池、风府穴位,很容易受风邪的侵袭,所以特别不能对着颈部吹风。

2.饮食卫生有讲究

选择营养均衡,容易消化的食物,尽量不吃或少吃冷饮、凉水以免伤及脾胃,食物的温度最好接近身体的温度,脾胃受损后容易产生内湿;不过多吃寒性比较大、甜度比较高的水果如山竹、火龙果、芒果、香蕉、菠萝密等;还有煎炸食品、海鲜、油腻厚味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碍胃生湿,尽量少吃,糯米做的食物比较黏滞,不宜多吃。建议适量多食些瓜类和豆类,如苦瓜、冬瓜、丝瓜、绿豆、扁豆、赤小豆、黑豆等。可以用有健脾除湿的薏苡仁、芡实、茯苓、泽泻、枳壳、砂仁泡茶饮或者煮汤后当茶饮;偏湿热的朋友可以加黄芩和少许绿茶;偏寒湿的朋友可以再加上生姜和少许红茶。

3.运动锻炼可除湿

三伏天人体阳气旺盛,人与自然同步,叫天人合一,每天坚持适度锻炼,出汗也可以除湿,但是不能过度出汗,过汗损伤津液容易中暑。可以选择练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的中国传统锻炼方法。户外活动时要避免太阳直接暴晒,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切勿冷水冲头、洗澡。

4.简单有效的中医保健方法

可以经常拍打我们的肘窝、腘窝、承山穴、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以助除去湿气。经常温水泡脚也能助排湿,泡脚水也可根据体质加点料,如艾叶、花椒、生姜等。

5.中医保驾身体好

偏阳气虚、寒湿重的患者也可以到中医院中医辨证治疗,配合做三伏贴,可以提升人体的阳气以助除去湿邪。

文章作者: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一科 王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