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查出先天性心脏病 省儿童医院成功实施介入手术治疗

发布日期:2020-10-12

吃奶费力,啼哭时脸色发青……刚出生5天的新生儿,竟然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当地医院的介绍下,家人带着宝宝来到安徽省儿童医院就诊。在一系列科学检查后,我院心内科为患儿实施了介入手术治疗。这也是我院心脏内科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病例。


时间还得回到9月28日。心内科主任赵胜像往常一样,进行着繁忙的门诊诊疗工作。就在这天,他遇到了一位“特殊”的患儿,这个出生刚5天、体重3.8Kg的新生儿。


赵胜为患儿实施检查时发现,患儿处于缺氧状态,口周轻度发绀,并建议家长带患儿做心脏超声检查,明确诊断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在超声科的密切配合下,报告很快出来了,系“重度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大量返流和卵圆孔未闭伴右向左分流”。赵胜说,患儿是先天性心脏病,看似有三个较严重的问题,其实关键的是肺动脉瓣狭窄,如果肺动脉瓣狭窄可以解除,后两个问题可以得到很大改观,甚至消失,而肺动脉瓣狭窄如不及时解除,青紫会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右心衰竭,严重酸中毒,进而危及生命。


对于患儿的病情,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外科手术治疗,需要开胸和心脏,创伤大;另一种是介入治疗,通过血管途径将球囊送至肺动脉瓣处将狭窄扩开,创伤小,但该患儿为新生儿,这一阶段生命脆弱,再小的创伤致残、致死的几率也远高于年龄大的婴儿。


听完赵胜的讲解,患儿家长脸上露出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经过反复咨询和赵胜的解答,患儿家长最终选择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


鉴于患儿出生仅5天,体重轻且肺动脉瓣狭窄严重,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也仅有90%左右,赵胜预期介入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前,心内科为患儿做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为了安全,赵胜专门组织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团队,对手术方案进行充分讨论,针对术中及术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将病情向麻醉科、放射科等科室进行通报,并制定详细的处置预案。


患儿年龄小,平时所用的器械对该患儿型号都偏大,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导管、导丝和球囊等治疗器械。赵胜紧急向器械科以及院领导做了汇报。时间紧迫,在各科的配合下,器械采购快速到位,满足了当天下午患儿介入治疗的需要。


赵胜说,如前所料,术中血管穿刺困难、低血氧、低血压等危重情况相继发生,这些症状如不得到及时救治,轻者可以导致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瘫,重者可以致命,可谓险象环生,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与风险。


在手术医生的精细操作、准确判断以及灵活处置下,在麻醉科、放射科的全力配合下,专家们最终克服重重困难,历时2小时35分,成功为该患儿施行了手术。术后跨瓣压差得以明显下降,再次造影显示肺动脉血流明显增多,不需吸氧血氧饱和度可升至90%以上,手术效果满意。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并最终顺利出院。

图片1_副本.png图片2_副本.png

赵胜介绍,此例手术是我院心内科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来治疗的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病例。它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心内科郭军 杨贵明)